生活應用: 7月 2018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小米、紅藜的過去和未來

小米在臺灣16 族原住民中,幾乎都被視為天神帶來的神聖作物,各族都有與小米相關的神話傳說。布農、排灣、泰雅、魯凱與卑南等族群,都流傳著一粒小米就能煮成一鍋飯,後來因為某些貪心的族人一次煮太多粒,使小米神奇力量喪失的故事,反映出小米作為主食、同時也是救荒植物的重要地位。

在日治時期推廣水稻之前,原住民的主食除番薯、芋頭、旱稻及玉米外,半數都來自小米,小米酒更是祭典中不可或缺的飲品。然而隨著水稻的引進、部落人口外流老化,逐漸轉為耕作機械化程度高的作物等因素,目前全臺栽種面積不到全盛期的二十分之一。但近年小米復耕是文化重建的一環,開始重回部落田間,自2011 年起產量逐年上升,成為雜糧復興的一支生力軍。

常與小米混植的紅藜,因外殼含有微量皂素,會讓吃下種子的鳥類感到不適,因此可達到一定的驅鳥效果,過去原住民多作為酒麴使用。紅藜繽紛的色彩頗具觀賞價值,近年有魯凱族文史工作者認為,它可能就是百步蛇王用來迎娶巴冷公主的七彩琉璃珠。然而這種外觀搶眼的作物,過往學界卻少有研究,直到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郭耀綸的一位學生受紅藜豔麗的外表吸引,卻苦尋不知它的正確學名,促成郭耀綸投入相關研究,終於在2008 年證實紅藜是臺灣原生植物,此後紅藜也被稱為「臺灣藜」。

紅藜雖與原產南美洲的「藜麥」不同,但兩種作物主要皆由當地原住民種植,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隨著紅藜的營養價值逐漸受到重視,八八風災之後,有不少受到重創的原鄉,紛紛選擇它作為主要復耕作物,一串串在田間搖曳生姿的紅藜,除了穩定災後重建的經濟來源,也彷彿彩虹一般,帶來風雨後的希望。

文 林書帆/攝 謝佩穎 (鄉間 4311)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微藻水熱液化工藝廢水處理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生質能源發展為近代積極探討之生物資源利用的研究之一,動植物油脂、植物纖維素與微生物多醣均可作為生質燃料的轉化原料,但使用動植物來源可能會影響人類的糧食安全,因此各地也正積極開發微生物作為替代原料。微藻(microalgae)是一類生長快、光合作用效率高、處理污水效果好、油脂等有機物含量高的自營生物,其細胞生理反應所產生之多種代謝產物於食品、醫藥、基因工程等領域皆具有良好的開發潛力;此外,微藻油脂精煉後還可做為生質柴油原料。
 近年來,微藻水熱液化(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HTL)因具有直接加工產油的優勢,逐漸獲得學界與產業界的青睞,但HTL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會增加作業處理成本,因此一直無法成為商業化發展技術。HTL廢水中除了含有豐富營養,同時也有反應過程產生的水與萃取油質後所留下的高濃度酚類、重金屬、碳氮雜環類物質,這些具有生物毒性的物質阻礙了廢水直接循環利用於微藻養殖的可能性,排放到環境中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因此傳統上以活性污泥法進行水質處理,不但平白浪費水中的營養物質,工廠還需額外付出活性污泥法處理之設備與場地成本,基於成本與永續性的考量,如何完善利用與處理廢水實為一大考驗。中國南昌大學透過調整HTL參數、菌種篩選及馴化、藻菌共培養等方式,強化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憑藉多種生物間的交互作用,逐漸減少水中抑制物質的濃度,探討成功利用廢水作為微藻養殖利用之潛力,在生產微藻的同時也能循環利用水資源,加速微藻水熱液化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
資料出處:

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桑樹施用殺菌劑可能減少蠶絲生產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18/07/02
 為了維持產量與農產品質,慣行農業使用大量農藥控制田間病蟲害與雜草,殘留於環境中的藥劑除了破壞田間的生物多樣性,也影響了以植物花蜜為食物來源的蜂群;因此近幾十年來,推行有機農業的有志之士紛紛鼓吹減少農藥使用,以挽救迅速減少的蜜蜂數量,使農業得以永續經營。然而,另一種同樣受到藥劑嚴重影響但卻常被忽略的昆蟲則是生產蠶絲的家蠶(silkworm,學名:Bombyx mori)。由於桑葉為家蠶單一的食物來源,因此附近田區所噴灑的農藥或殺菌劑或許不利於家蠶成長,因此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São Paulo State University) 農業與技術科學學院本次探討廣泛於田間噴灑的pyraclostrobin對家蠶粒線體產生的影響。
 Pyraclostrobin屬於strobilurin類的化合物,於環境中不易降解,可抑制真菌細胞內粒線體的呼吸作用,除此之外還能延緩葉片衰老,並強化田間作物對氧化壓力的耐受性,因此做為田間廣泛使用的殺真菌劑;而桑樹種植時也會使用pyraclostrobin提高桑葉產量和品質,以供給家蠶足夠的養分。研究人員嘗試於桑葉上施用不同劑量之pyraclostrobin,於30天後餵食五齡蟲,並觀察蟲體採食量與死亡率,並評估蟲體頭部與腸道的粒線體,發現桑葉施藥量為200 g/ha時可於蟲體內測得50μM的含藥濃度,雖然蟲體不會立即死亡,但餵食施藥後的桑葉會使得蠶繭重量下降,顯示食用含有藥桑葉後,pyraclostrobin可能藉由抑制頭部與腸道的粒線體活性而對蟲體產生潛在性的不良影響。
 雖然使用農藥有助於提升植株的健康狀況,免除病蟲害的侵擾,但也需考量藥物對食用植株的經濟動物可能造成的反應,以免造成原有經濟效益之破壞,相關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資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