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應用: 5月 2018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與時尚結合的生物複合性材料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18/05/31

 時尚產業背後所衍生的是大量的產品浪費,只有速度夠快,才能將流行元素及時展現給消費者,但也嚴重打擊環境與地球生態的永續性。長期以來人們已累積了快速方便的消費習慣,從源頭改變消費者觀念具有難度,但若是能改造現有材料,就能加速產品的分解速度,丟棄的產品就不再成為大量的掩埋垃圾。
 美國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學生使用蘑菇、雞毛和紡織廢料創造一種複合材料,製作成可經生物降解的鞋子,產品原型包括菌絲製成的鞋底,上頭覆蓋著純棉材質與非動物來源的「素皮革」。為了生產這種特殊的複合材料,他們嘗試種植不同種類的蘑菇,等待菌絲體生長纏繞,而生長基質則由雞羽毛及紡織廢棄物構成;此三種材料在鞋底模型中彼此交錯混和,就能夠形成堅固耐用的鞋底,此外他們更利用名為smocking的縫紉技術將材料縫合,形成一雙嶄新的鞋子。
 由於特拉華州是美國最大的肉雞生產地之一,具有充足的羽毛來源;而此創新想法更結合肯尼特廣場的菲利普斯蘑菇農場的農業廢棄物再利用,除了幫助強化當地廢棄物永續利用,也能解決時尚服飾所衍生之環境問題。相關的原型產品展示於國家永續設計博覽會,並得到了聯邦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 之People, Prosperity and the Planet (P3) grants program計畫支持,獲得15,000美元。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GBIF

database of native plants in Taiwan
http://www.hast.biodiv.tw/Announce/newsE.aspx

TaiBNET
http://taibnet.sinica.edu.tw/home_eng.php?
ITIS
https://www.itis.gov/

cryobank sinica
http://cryobank.sinica.edu.tw/eng/index.php

FishBase
http://www.fishbase.org

Taiwan fishdb
http://fishdb.sinica.edu.tw/eng/home.php

GISD
http://www.iucngisd.org

EOL
http://www.eol.org/

TaiBIF
http://www.taibif.tw/en

common shells of word
http://shell.sinica.edu.tw/english/shellbase.php?pageNum_Recordset1=0&totalRows_Recordset1=8827
Explore The Largest Natural World Encyclopaedis Onlinehttps://www.arkive.org




PLOS
https://www.plos.org/



GBIF |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https://www.gbif.org/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透明且如鰻魚般柔軟的水下機器人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介電彈性體(Dielectric elastomers,DE)是一種新型材料,只要加上電壓就能使此材料發生形變,具有重量輕、價格低、運動靈活、易於成形和不易疲勞損壞等優點,能夠用來製作柔軟、輕巧的人造翅膀或是軟性機器人。介電彈性體致動器(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DEA)則能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不但產生噪音低,且驅動變化大,適合用於人造肌肉製作。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利用DEA做出透明的鰻魚機器人,可有效減少螺旋槳噪音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便於進行水中觀察並降低機器人活動時對生物的傷害。此機器人裝有電線,可施加電壓到周圍海水及人造肌肉內部的水囊中,使得海水帶有負電荷,而機器人內部肌肉則有正電荷。電荷影響導致機器人肌肉彎曲,幫助機器人進行游泳運動;此外,這些電流變化十分微小,不會危害到周圍的水中生物。此鰻魚機器人最大游泳速率達到1.9毫米/秒,弗勞德效率(Froude efficiency)為52%,在可見光中平均透明度為94%,近似於海洋鰻魚(leptocephalus)。
 此研究最大的突破在於使用環境作為機器人設計的一部分,同時也簡化了裝置,而人造肌肉內的腔室也可填充螢光染料,以利於在水中追蹤機器人動態。除了實驗室測試外,此機器人也於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水族館進行測試,未來將持續改進機器人的潛水深度與增強結構穩定性,強化機器人的利用性。

出處: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龍鬚菜栽培及合理化施肥

梨瓜(Sechium edule (Jacq.) Swartz.),又名隼人瓜佛手瓜香櫞瓜等,為葫蘆科多年生宿根蔓性植物,原產於中南美洲,西元1935 年引入台灣。

「龍鬚菜」是梨瓜植株的嫩梢部分,全年皆可生長,是重要的夏季蔬菜,近年來嫩梢栽培面積日漸增多,以花蓮地區生產面積最大,約維持在80 到120 公頃。

梨瓜根系發達,莖部圓形,蔓長可達10公尺以上。葉互生,全緣,深綠色,稍有茸毛,掌狀五角形,與捲鬚對生。雌雄同株異花,蟲媒花。果實梨形,果面有5條縱溝,果皮綠色至乳白色。種子卵形扁平,與果肉不易分離,不具休眠性,未熟果能發芽,種皮無控制種子內水分損失之功能,因此種植時需連果實一起栽植。

目前臺灣僅兩種栽培品種,分別為綠色種及白色種,皆可再分為有刺種及無刺種,作為葉菜類栽培時應選擇無刺種較適宜。

氣候條件
龍鬚菜性喜溫暖而雨水分布平均的氣候,生育適溫為攝氏18 到28 度,12 度以下停止生長,溫度超過攝氏30 度以上時生長勢較弱,可短暫耐受40 度的高溫。適合中等日照,稍耐陰,日照過強及日照時數過長反而會抑制生長。

在溫暖而無乾季的地方,龍鬚菜為多年生植物,可作為宿根栽培葉菜類。花蓮地區栽培時僅在冬季及春季結果,可夏季採收嫩梢,冬春採果實,一舉兩得。

土壤條件
龍鬚菜對土壤適應性較廣、選擇不苛,pH 值在5.5 到7.5 之間皆可適應,但以種植於含有多量腐植質、保水力較強的壤土或黏質壤土較為理想。性忌乾燥,但田間不宜積水,地下水位高之田區須注意排水,或築高畦栽培,否則生育不良。

栽培管理
1. 繁殖與催芽
龍鬚菜繁殖法有實生、分株及側枝扦插等方式,一般多採用實生,植株生長較佳。

因種子與果肉較不易分離,故實生繁殖會將種子與果實一起種植。栽培用的種果,應選自母本強健、豐產和品系優良的植株。最好實施人工控制授粉,以確保品系之純正。

種果最適採收期在開花後的40 到50日,此時果面凹凸明顯並有光澤,果皮強韌不易劃破,已達充分成熟。有些果實老熟時,在植株上即會發芽露出子葉。

小面積栽培時,可採發芽果實直接種植。扦插則以健壯之蔓為插穗,每穗2到3 節。

梨瓜因為果肉相當厚,種植後需經1個月以上才能發芽。若不先行催芽,果實常在未發芽前就先腐爛。所以除了子葉已露出的種果可以即時種植外,其他種果最好先行催芽,再行播種。

催芽時將種瓜放於紙箱並置於暗處7至14 天,待子葉長出後,再移到本田;或利用銳利小刀,沿果部的凹溝切傷,使子葉容易抽出,亦可促進發芽。

2. 種植時期
龍鬚菜雖然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以10 月至翌年3 月較適宜。若於夏季高溫期播種,則種果成活率較低,容易造成缺株。

3. 整地及播種
本田深耕耙平後,按行距1.2 至1.5 公尺開溝,將基肥施入溝內並充分與土壤混合後作畦。畦面呈弧形,以利排水,地下水位高的地區尤其應築40 公分深以上之高畦。

作畦後按株距0.3 至0.6 公尺挖淺穴,將已萌芽之種果斜放,一半埋入土中,子芽部位朝上露出土面,不可被土埋沒,以免子芽腐爛。

每一土堆或每穴種植一株,播種後需灌水,日照強的季節可遮蔭以利成活。新植園地或多年生栽培圃若發生缺株,應盡早補植,以免影響產量。

4. 遮蔭及敷蓋
龍鬚菜以採用匍匐栽培較多,為防止種果凋萎,播種後最好用稻草敷蓋在種果上方遮蔭。至幼株成活後,植株周圍30 公分內可敷蓋一層稻草於土表,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及雜草的生長。

(1) 灌溉
龍鬚菜生長力旺盛,葉面蒸發量亦大,必須充分灌溉以保持土壤經常濕潤。灌溉時間以早晨或傍晚為佳,高溫期如夏季中午應避免畦溝內長時間積水。

(2) 整枝
主蔓長至50 公分時,實行第1 次摘心,也就是第1 次採收。第2 次以後的摘心採收,視植株生長勢而定,務必考慮植株上所留葉片的數量,是否足夠維持光合作用,在不影響植株生育的情形下,才可採收嫩梢。

(3) 更新
龍鬚菜是多年生作物,環境適宜時可宿根栽培採收多年,如發現嫩梢產量明顯下降且變短或變小,則應廢耕。因龍鬚菜忌連作,故應於其他田區重新種植,原地則可改種其他非葫蘆科(瓜類)作物。

施肥推薦
龍鬚菜為宿根連續採收型之葉菜類,在作物施肥手冊中並無肥料推薦。經田間訪查及肥料試驗,並參考同為宿根連續採收型之葉用甘藷及蕹菜推薦量,折衷以300-120-360 公斤/公頃/年為目標推薦量。
1. 基肥
每公頃以含三要素平均之腐熟堆肥至少10 噸以上,以及相當於25-120-30 公斤之化學肥料作為基肥,於作畦前條施於畦溝或全面撒施,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作畦,以利長期採收。上述肥料用量換算為常用單質肥料為120 公斤硫酸銨、660 公斤之過磷酸鈣、50 公斤氯化鉀。

2. 早期追肥
早期追肥可以環施、條施或撒施等方式交替為之,施肥後須覆土。環施時,沿距植株基部約10 至30 公分處,將追肥施用一圈;條施時沿畦面邊緣帶狀施用;撒施則全區全面平均施撒。三者於施肥後皆需以中耕機進行覆土作業。

第1 次追肥於第1 次摘心後施用,其後每20 至30 天約每公頃施用相當於25 公斤氮素及30 公斤氧化鉀為追肥,但應視天候及植株生育情形,酌予增減施肥量。上述肥料用量換算為常用單質肥料,為120 公斤硫酸銨或50 公斤尿素,以及50 公斤氯化鉀。

3. 後期追肥
後期地上部覆蓋良好時,環施及條施作業不易,亦可選擇以液肥與撒施交替使用。

具發展為有機葉菜類的潛力
龍鬚菜全年皆可生長,尤其在高溫的夏季蔬菜短缺時,是重要的菜源。又因其較少發生嚴重病蟲害,一般栽培時也很少施用藥劑,而且根系發達,種植初期僅需除1、2次雜草,成活後生長勢強,覆蓋快速,無需擔心雜草問題,可說是完全符合有機栽培的條件需求,極具發展成主要有機葉菜類的潛力。

轉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豐年6621.6622)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穀類紅寶石-紅藜營養價值高

臺灣藜俗稱「紅藜」,為臺灣特有種原生植物,以臺東縣及屏東縣栽培最多,為原住民族傳統栽培的作物。紅藜果穗及葉片色彩繽紛、籽實營養豐富、無重大病蟲危害,是一值得加以發展的特色作物。

  據屏東科技大學分析,紅藜蛋白質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為白米的2倍;膳食纖維亦達14%,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礦物質方面,鈣含量特別豐富,高達2,523 ppm,為白米的50倍,燕麥的23倍;鐵與鋅的含量也很高,分別為地瓜的11倍與8倍;也含有少量的硒與鍺元素,並具有高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如離胺酸、纈胺酸和組胺酸等。其離胺酸(lysine)為稻米的5倍,離胺酸可幫助鈣質吸收,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抗體、荷爾蒙及酵素的製造,所以米製品中若添加紅藜,可以彌補離胺酸的不足。

  此外,紅藜富含POD(peroxidase,過氧化酶)、CAT(catalase,過氧化氫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三種抗氧化酵素,這些經實驗證實有助於預防老化、降低心血脂。總酚含量高,為白米的100倍以上,具有養生保健作用,是現代人養生最佳天然食品。

  紅藜食用方式通常與白米飯一起煮,假如一餐飯是2杯白米,可加入紅藜1/10-1/5杯,亦可煮成粥,製成飯糰、麵包、沙拉、祈納福等食品,大人、小孩常吃紅藜養生營養又健康。

文章出處: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豬隻專用的冷卻墊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18/05/17



資料出處:


歸功於現代繁養殖技術的進步,母豬一胎可以生出數量較多的小豬,泌乳量也較多;但為了維持小豬的存活,母豬需要進食更多飼料以產生母乳,這也容易導致母豬的體溫增加,現今母豬的產熱量比1980年代的母豬高出55%-70%。由於豬屬於恆溫動物,皮下脂肪較厚且汗腺不發達,不容易通過皮膚散熱;一但豬隻體溫過高就需要減少進食量或是以喘氣散熱,遇到炎熱潮濕的夏季有可能導致豬隻中暑、性慾降低、泌乳量減少、難產或流產等情形。根據估計,美國豬肉產業每年須付出超過3.6億美元的成本以解決豬隻熱緊迫( Heat Stress )的問題。

 使用空調冷卻整個房間或畜舍花費的電費較高,且降溫速度緩慢,不但不符合經濟效益,也不符合聯合國所提出之環境永續目標。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農業及生物工程系開發出一種豬隻專用的冷卻墊,將2英尺×4英尺的鋁板架設於高密度聚乙烯底座與銅管上,並加裝監測溫度的傳感器,需要散熱的母豬能躺在散熱墊上,藉由傳感器決定何時更換銅管中的冷水,以保持母豬體表涼爽。在高達35℃的環境溫度測試中,母豬呼吸次數可從每分鐘120次呼吸降至45次,且冷卻墊可明顯降低母豬的陰道與直腸溫度,冷卻水流速越快,效果越佳。此外,由於散熱墊面積只能容納一隻母豬,因此需要保溫的小豬在餵奶時不會直接接觸到冰冷的散熱墊。面對全球暖化,使用此散熱墊可以減少豬隻降溫所需的能源與相關成本,目前開發者正積極找尋相關的技術授權管道,相關論文則發表於〈The Professional Animal Scientist〉、〈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及〈Livestock Science〉。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淺談手工皂

  • 手工皂製作原理
油+水+鹼(氫氧化鈉)─→皂+甘油皂化

手工皂的製作過程中,為了讓水和油產生化學變化,轉化成皂和甘油,鹼是必要的化學材料。但防腐劑、香精、色料就不是非加不可的添加物了,可採用植物油、植物萃取的精油、天然色素或天然食材粉粒等,來創造手工皂的美觀、香氣,以天然成分滋潤皮膚、舒緩身心壓力,減少對身體和環境的負擔。
  •  手工皂常用油品的特性
椰子油: 製皂的三基礎油之一,起泡力、潔淨力強,所製皂硬度高,屬於硬油。色雪白,相當適合製做家事清潔皂,這也是市售家事皂多為椰子油所製成的原因,但相對容易使皮膚乾澀,傷害肌膚。

棕櫚油: 製皂的三基礎油之一,較溫和,製成的皂具滋潤性、清潔力與硬度,但不容易起泡,因此多配合椰子油使用。

橄欖油: 製皂的三基礎油之一,富含維他命、蛋白質和礦物質,油酸高,保濕、滋潤性佳,使後用皮膚光滑。泡沫細緻,質地軟,成皂後遇水易化成甘油而軟化,應搭配硬油依比例製作。

米糠油: 由糙米的外層米糠所提製而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礦物質和蛋白質,保濕力佳,洗後肌膚柔嫩舒適。

甜杏仁油:維生素A、B 群、E 含量多,質地清爽、溫和,起泡力佳且泡末相當細緻,具軟化、潤澤皮膚的特性,親膚性高,很適合敏感肌膚者或小朋友使用。

乳油木果脂:由非洲乳油木樹果實中的果仁所提練,常態下呈固態奶油狀。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滋養保濕的效果非常好,能緩和與修復曬後皮膚,適合乾燥肌膚或冬天使用。

蜜蠟:天然蜜蠟是工蜂體內分泌的脂肪性物質,作為修築蜂巢材料用,抗菌、抗氧化,使用於皮膚具有保濕功效,製皂時有助於提高硬度與保存期限。
  •  用鹼注意事項:
氫氧化鈉是強鹼,除了製皂過程須注意其危險性之外,成皂後,也必須陳放至少1個月,待pH 值趨於中性再來使用,以確保安全無虞。
  •  添加物的特性
左手香是臺灣很常見的藥用植物,可鎮痛、解熱、殺菌,葉面和莖都有精油,將其採摘後榨汁來製皂,是最天然的材料。或可另外添加咖啡粉、薏仁粉或竹碳粉等,可去角質,清潔力較強,適合夏天使用。


轉貼:農業知識入口網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想種牛樟可以怎麼做?

轉貼:農業知識網


如果農民想種牛樟,現階段大致有幾種方式:
1. 生技業者自行與農民談契作
根據先前的造林經驗,農委會林試所育林組組長何政坤認為,生技業者與農民契作,農民所獲得的收益是最理想的,畢竟要農民砍掉檳榔或茶園,純粹種牛樟,期間若沒有收入或種了沒人要收,誘因不大。只是牛樟通常要長到10 年以上才能利用,有些農民可能顧慮契約年限長,還要經法院公證而打退堂鼓。

2. 檳榔廢園轉作牛樟:
如果檳榔農有心改進山坡地利用,可參考農委會農糧署的「修正檳榔廢園及轉作作業規範」。一次全部廢除檳榔者,每公頃可補助15萬元;如果短期內仍想維持檳榔收入,可選擇每年廢除1 / 3,分3 年廢除,每年可補助5萬元;另外,規範中推薦的轉作作物有牛樟,山坡地每公頃還可補助種苗費5 萬元及田間管理費5 萬元。

3. 向各林管處申請免費的配撥苗:
想栽培牛樟的農民可向各林管處申請免費牛樟苗,不過因為牛樟苗木珍稀,並非人人申請都能獲得。根據「牛樟苗木配撥注意事項」,農民選擇的牛樟栽種地必須在海拔300 公尺以上的迎風面、水氣充足、腐植質多的土壤深厚地區;造林地若位於山坡地,按照造林面積比例,1 公頃以下苗木株數上限為500 株,平地為300 株。

因牛樟的生長條件嚴苛,且成本與一般苗木差了3 倍,林務局不建議農民貿然大規模種植。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李允中說,林務局會請相關林管處派員現場勘查預定栽種地點是否合適,也會追蹤配撥苗的發放和流向,避免二手轉賣,並鼓勵農民初期先將牛樟與其他作物或造林樹種混植,牛樟會長得更好。

 



減緩天然牛樟盜伐壓力,公私協力合作造林

為了杜絕非法林業,確保牛樟段木來源合法,近年民間已有生技業者自發復育牛樟。農委會林務局也從以往消極面對牛樟芝產業,逐漸轉向積極輔導業者租地造林,並計畫結合社區林業輔導原住民造林。另外,林業試驗所除了研究牛樟育苗方式,也積極研究牛樟與何種作物混合種植的育林模式最具經濟效益,以增進民間造林意願。

從消極管制到積極管理
過去政府呼籲森林對國土保安的重要性,從1992年起禁伐天然林,木材需求漸轉為進口,但民間雕刻、造景和生技產業的需求並未消失,殺頭的生意有人做,不少山老鼠甘冒生命危險,穿越溪谷和獸徑盜伐牛樟。農委會林試所所長黃裕星的辦公室裡,就立著一塊被山老鼠盜伐的牛樟標本,直徑幾乎等同他雙手張開的寬度,要長成如此大至少要存活150 年,時時提醒著他保護山林的使命。

然而,業者需求日增也是不爭的事實,目前生技業者的牛樟段木來源包括政府標售、風災後開放撿拾漂流木等,但後者容易出現漏洞。黃裕星舉例,有業者從頭到尾都拿同一張證明,宣稱木材來自合法撿拾漂流木,實際來源卻相當可疑。

為了讓山林永續與民間需求取得平衡,過去林政單位對牛樟芝產業發展的態度傾向保守,「現在我們會比較正面看待,用人工造林的方式提供木材,一方面因應林產業界的需求,二方面復育臺灣原生樹種,從這2 方面鼓勵牛樟復育。」黃裕星說。

「牛樟跟牛樟芝都是臺灣特有,臺灣如果不重視研究,產業可能就會轉移到中國大陸。」長期鑽研牛樟的農委會林試所育林組組長何政坤認為,牛樟芝可能是未來有潛力的產業,生技業者培養牛樟芝需要大量段木,如果企業願意投入成本造林,能減輕天然林被盜伐的壓力,對政府與環境是兩利。

林政單位積極投入牛樟育苗研究,但育林如何提高成活率,更是一大挑戰。林試所在1987 到1991 年間,已有具園藝專業背景的黃瑞祥在前端鋪路,從野外採集天然牛樟母樹的萌蘗進行扦插繁殖;爾後林試所也與林務局合作,在5 個林管處建立5 處有履歷的低海拔採穗園,包括羅東、新竹、南投、嘉義和屏東,未來有利於配合當地氣候與土壤條件,推廣適地適種。

但根據以往經驗,造林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何政坤指出,國有林地集中在中高海拔,偏偏牛樟又適合在海拔300 到2,000公尺生長,在天然林禁伐、林地不夠的情況下,只能轉往平地造林,因此,林試所持續研究適合低海拔栽種的耐熱品系。

何政坤補充,牛樟造林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目前大部分的扦插苗來自20 年樹齡的採穗園,難以發根或存活率衰退,林試所已致力研究種子苗和組織培養苗,技轉給生技業者,2 者存活率表現都比扦插苗來得好。

推廣牛樟與其他作物混種,加強各林管處在原生地復育牛樟
除了林試所的研究如火如荼地進行,林務局也正研擬政策推廣牛樟造林。目前林務局希望採取牛樟和其他作物或造林樹種混植的方式,不僅能防止天然林遭竊,也可解決國內山坡地受短期農作濫墾,導致水土破壞的情形。

林試所在南投縣魚池鄉就已針對檳榔園做分區試驗,包括檳榔全砍後種牛樟、檳榔半保留,以及檳榔全保留、林下栽植牛樟,結果檳榔全砍的牛樟生長情形與成活率最佳。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李允中說,林務局在2011 年規劃牛樟產業方案,每年預計繁殖5 萬株苗木,提供獎勵造林所需;2017 年預計各林管處編列種植5,000株,8 個林管處總共是4 萬株。另外,也要求各林管處加強牛樟原生地的復育工作,範圍包含桃、竹、苗或南部荖濃溪、嘉義奮起湖等沿著臺三線的淺山地區。

不過,推廣須有誘因,牛樟不像楓香、相思樹等短期經濟林能迅速獲得經濟效益,農民投入栽培,可能動輒10 年以上才能利用,如何動員民間大規模造林,仍待相關單位規劃。

李允中說,林務局目前已與林業社區或原住民部落研議合作,希望明年的農村再生計畫中能結合原住民的山林智慧,輔導原住民栽培技術,共同守護珍貴的國寶樹牛樟。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新型水凝膠能直接利用陽光淡化水體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資料出處:

擁有潔淨水源是人類生活的最低保障之一,然而隨著人類活動與工業汙染的增加,造成可用水已逐漸匱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有限,主要包含在地底蓄水層、地表逕流和大氣層中,以及少量的海水淡化而得。居住於汙染地區的人們可能因為不乾淨的水源而感染疾病,或是為搶奪珍貴的淡水資源而造成國際關係的緊張。此外,由於全球氣候變遷漸趨明顯,使得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在嚴重的天然災害發生後可能會發生無法預測的缺水情況,因此尋找穩定供應乾淨水源的方式便顯得十分重要。
 地球上約有98%的海水水體,若是能找出適當的海水淡化方式,將對於人類未來生活有莫大助益。目前海水淡化方式主要為薄膜法及蒸發法兩大類,薄膜法是利用各式纖維薄膜隔絕海水中的鹽分,從而過濾出淡水以供人類使用;蒸發法主要是利用太陽能或其他能量來源加熱海水,蒸發出的水氣收集並凝結後就成為人類可使用的淡水。
 考量到現今使用技術的轉化成本與能量耗損,海水淡化一直無法完全普及到現在的人類生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材料科學與機械工程系利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聚吡咯(polypyrrole,PPy)開發出一種混和水凝膠,同時具有可吸收太陽能的半導體性質和親水性質,這種水凝膠可幫助人們直接利用環境中的太陽能進行海水蒸發與淡化。經過室外測試,每天的蒸餾水產量高達18-23公升/平方公尺,且此種水凝膠能夠依據現有的海水淡化系統的需求進行改造。
 研究人員採用死海中的水進行實驗,死海水體通過水凝膠後成功減少鹽度至美國環境保護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飲用水標準,此技術目前已進行專利申請,未來也朝向商業化目標而努力,以應付全世界對淡水水體的需求。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活蝦的品質比冷凍蝦好?

發布日期:104-04-30
更新日期:104-05-07
發布單位:水產試驗所

活蝦的品質比冷凍蝦好?不會

挑選活跳蝦或生鮮蝦時,需注意蝦體無化學異味、蝦頭身完整無破損,肉質觸感有彈性,無腥臭味等要件。另活蝦和冷凍蝦則選擇有生產履歷、CAS標章或信譽良好之業者,才能吃得安心美味。

活蝦因運送不易,不肖業者可能於運送的水體中加入化學藥物來刺激蝦子,以提高其活動力;另也可能會加入殺菌劑、消毒液來抑制蝦隻傷口的感染與惡化,因此即使活蝦也不保證品質較優。

蝦的營養高,風味佳,為人類所喜好,由於蝦的結締組織比水中其他脊椎或無脊椎動物較為脆弱,因此在加工過程中以冷凍蝦製品為主。

急速冷凍蝦:蝦子在鮮活的狀態下捕撈後,在HACCP工廠運用單隻急速冷凍處理(IQF)技術,隨即以-40℃之極低溫包覆冰衣鎖住活蝦原有口感與香氣,並保持蝦類的鮮度。

食用甲魚卵會引起腸穿孔?

發布日期:104-04-30
更新日期:104-05-07
發布單位:家畜衛生試驗所


由於甲魚養殖環境易受沙門氏菌污染,故甲魚料理切記不可生食,避免生食甲魚卵或飲用甲魚卵藥酒。

甲魚(俗稱"鱉")為營養價值豐富之食物,甲魚卵具有滋陰補虛之功效,民間視為滋補聖品。2014年發生一名幼童因生吞甲魚卵,造成腸穿孔與腹膜炎,引發對食用甲魚卵之恐懼。

因甲魚卵營養豐富,故甲魚養殖業者常以甲魚卵料理推廣甲魚食材。因國人傳統認為生猛活物以生食方式或以浸泡藥酒方式食用或飲用,避免因烹調造成營養流失。然因動物本身若被人畜共通病菌污染,食用未經適當加熱食材可造成人類感染疾病。

2014年幼童生食甲魚卵引起腹膜炎與腸穿孔病例,為沙門氏菌污染甲魚卵所造成人類感染。甲魚飼養於淡水環境中,以飼料配合下雜魚餵飼。由於下雜魚本身容易受病原菌污染,所以餵飼下雜魚可能是造成甲魚污染沙門氏菌的主因。污染沙門氏菌對甲魚本身健康或受精卵發育沒有影響,不會造成疾病,但若人類食用到沙門氏菌污染之甲魚卵,則會造成腸胃道感染,嚴重時會因胃穿孔與腹膜炎而致命。由於飼養環境之故,甲魚易受沙門氏菌污染,故甲魚與甲魚卵不可生食,便應避免飲用與食用浸泡於藥酒之甲魚卵。

因甲魚飼養易受沙門氏菌污染,家畜衛生試驗所自民國100年起即監測甲魚養殖場沙門氏菌之污染情況,沙門氏菌陽性場由漁業署輔導改善後,進行複驗,藉由監測與輔導,改善甲魚養殖污染沙門氏菌的狀況。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煮蝦子溶解出紅色的蝦紅素在湯裡,對健康有無影響?有人說無毒養殖的蝦子煮的時候不會有蝦紅素溶出,真相到底如何?

發布日期:106-11-05
發布單位:水產試驗所


每隔一段時日電視新聞或網路社群平台便會出現「火鍋煮蝦飄橘紅物會慢性中毒」、「不肖業者會自己添加蝦紅素」等標題所製造之新聞或文章,宣稱蝦紅素是有毒物質,吃多恐慢性中毒,造成民眾恐慌。水產試驗所提供正確訊息如下:


蝦紅素(Astaxanthin, Asta),分子式為C40H52O4,其分子量為596.8,另一名稱為蝦青素,為廣泛存在於動植物、藻類、微生物體中葉黃素類的色素。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一種,最早應用在鮭魚及甲殼類的養殖中,主要作為改善體色之用。近來之所以受矚目,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其抗氧化能力是維他命E的550倍 (Shimidzu et al., 1996),而且可溶於脂肪,所以能抑制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保護血管壁,阻斷血管壁面因氧化造成血管病變。另外,對於促進免疫系統的功能及白內障的預防也有效果(Hussein et al., 2006)。


至於網路所傳「火鍋煮蝦飄橘紅物是「化學蝦紅素」?吃多會中毒?」,其實是蝦子以藻類或飼料為食,能將蝦紅素累積在體內,此外蝦子也有將其他胡蘿蔔素轉變為蝦紅素的能力。活蝦體中的蝦紅素因為與蛋白質結合,因立體構型的改變,在光照下呈現藍紫或青綠等,當遇到加熱時,蛋白質被破壞、變性,與蝦紅素分離後顏色即變為原來的橙(黃)紅色,也就是煮熟蝦的顏色,而火鍋煮蝦是蝦體的細胞膜因加熱而破裂,包括細胞液以及蝦紅素就會跟著流出,所以橘紅色的漂浮物才會浮現在火鍋中。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白蟻防治資料

白蟻為世界性之昆蟲,係危害木材及其製品之主要害蟲,其種類繁多,分佈廣泛,全世界很多地方均受其害,一般以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較為嚴重。台灣地處熱帶與亞 熱帶,高溫多濕,此種環境極適合白蟻的生長與繁殖,故危害頗大。據調查全世界的白蟻共分6科,約有2,200種,台灣的白蟻己發現的計有15種。而美國的 白蟻根據以往的調查報告,計有43種,其中以家白蟻所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於1986年即達20億美金之鉅。

防治白蟻約可分為生物法、物理法 及化學法。使用化學藥劑處理雖然速效,但易生藥害,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環境,產生公害,處此21世紀,環保意識高漲,具有天然抗蟲成分之植物精油或抽出 物,漸被重視並積極進行研究。本所近年來亦曾就植物精油或抽出物進行防治試驗,成效尚佳,茲將其概要列述於下:

  1. 楝樹抽出物:就楝樹之果實、樹皮、樹葉及樹種等4部份之抽出物,調配成10 %,以木粉測試15天時,顯示果實、樹皮、樹葉之白蟻均全死亡,而種子則只有65%之白蟻死亡。
  2. 山胡椒精油防治白蟻:將山胡椒之葉、花、果實及樹皮之精油,分別以木粉與濾紙測試,結果以樹皮精油防蟻效果最佳,其次為葉精油,再其次為果實,而花所提煉的精油效果最差,惟自實際應用而言,當以葉部之利用較為確實易行。
  3. 肉桂類精油:以錫蘭肉桂葉精油為最優,其次為土肉桂與錫蘭肉桂之混合精油,而以土肉桂葉精油較差。各種2 %之精油,以濾紙測試,顯示錫蘭肉桂葉精油、混合精油與合成之丁香酚均於24小時內白蟻全部死亡,效果優良。
  4. 桉樹類精油:以玫瑰桉與藍桉之葉精油防除效果最佳,其次為檸檬桉與尾葉桉,再其次為細葉桉,而以大葉桉與赤桉之葉精油最差。各種葉精油之2 %溶液,以濾紙測試,顯示於24小時內,玫瑰桉與藍桉之白蟻均己全部死亡,檸檬桉之白蟻死亡率為50 %,尾葉桉為40 %,細葉桉與赤葉桉則分別為20 %與14 %,而大葉桉測試之白蟻則尚全部成活,亦即其死亡率為零,可見不同種類之桉樹葉精油,其防治白蟻效果之優劣差異很大。

白蟻為害之防治,如同其他蟲害,雖然可使用化學藥劑加以驅除,然而大量使用殺蟲劑所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及人體的危害,又是無法漠視的問題,若能使用含有天然抗蟲成分之植物精油,則不但無公害或污染可言,更可充分利用森林副產物而提高其價值。

轉貼: 林業試驗所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白苦瓜果實凹凸不平是否有農藥殘存的風險?

發布日期:104-04-30
更新日期:104-05-04
發布單位:種苗改良繁殖場


因現今政府已對農業用藥有明確規範與監測檢查,農民大多使用套袋栽培,農藥殘存風險已大幅降低,經清水沖洗安心食用。
因現今栽培技術改進與政府對農業用藥的規範,輔導農民適當合理用藥等管理知識,農藥殘留已逐漸減少。
農民為維持果色、提高果食品質與減少瓜實蠅( Bactrocera cucurbitae)叮咬等危害,多採用套袋方式保護,此法更能減少果實與農藥接觸的機會,對於農藥殘留更能有效減少。民眾可於烹煮料理前,以清水沖洗後,再以煮食。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茂谷柑(柑橘)表皮裹的白粉是農藥?

發布日期:104-04-30
更新日期:104-04-30
發布單位: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茂谷柑果園常見雪白一片,植株及果實表皮上這層白色粉末,主要是用來保護果實避免曬傷的碳酸鈣粉(CaCO3) 也就是俗稱石灰粉,並非農藥粉末,請消費者安心食用。
茂谷柑植株由於枝條直立性及頂端著果性強,夏季果實易受太陽紫外線之傷害,灼傷果皮及果肉組織,造成果形歪斜、汁少味淡,影響果實商品價值。一般於產地果農常利用碳酸鈣粉於茂谷柑果實生育期(5-10月)噴施植株或塗膜於果實上,降低果實受烈日之傷害,以減少農民之損失,並於採收後將果實上之碳酸鈣粉清洗乾淨後才會進行出貨,若購買時見果實上有殘存白色粉末,用清水清洗乾淨即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