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應用: 9月 2018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節能省工之苦茶籽冷乾法

文章來源:林業試驗所 

長久以來農民大多將採收後的茶籽直接鋪在水泥或柏油地面上,以日曬來進行乾燥,這種傳統方法必須仰賴晴天的陽光才能達到預期的乾燥效果。然而此法最大的問題是常受陰雨氣候所影響,使得茶籽完成乾燥的時間難以掌握,尤其臺灣北部10-11月的天氣常常陰晴不定,採收的苦茶生果及茶籽在長時間的乾濕循環下,難以靠天然的力量在短期內完成乾燥。此外,在這樣的曝曬作業環境中很容易讓茶籽遭受污染,往往無法獲得潔淨的茶籽。再者,曝曬作業現場必須有人看守,除了保全考量外,也必須隨時因應氣候變化來機動進行收存及鋪曬,耗費了昂貴的人力成本。

林試所開發的苦茶籽冷乾法在完成乾燥所需的全程時間約僅為傳統日曬法的1/4,且新冷乾法在現場的操作工時僅為傳統日曬法的1/3以下,若將傳統日曬所需的監控及隨時因應天氣變化所需投入的人力也算入,則傳統日曬法所需的操作工時應是本冷乾法的10倍以上。此外,本冷乾法所得的茶籽發霉率低於傳統日曬法,此乃因傳統日曬法總是受天候影響,常使乾燥時程拖延甚長,若暫存空間過於高溫潮濕,就容易使茶籽發霉。

以新開發冷乾法將多批臺灣產的大、小果油茶生果,乾燥到茶籽含水率5.5%所需的平均乾燥時間為5.4±2.0日,故本法對不同種源的油茶生果與茶籽均可達到迅速乾燥的效果,於10天內就可以達到榨油或儲藏的含水分標準(茶籽含水率6%以下)。

聯絡資訊
單位(或姓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楊正釧副研究員
電話:02-23316898#301 電子郵件:yjc@tfri.gov.tw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利用海洋微藻開發魚飼料,使養殖漁業生產更具永續性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目前全球人口仍然持續增加,對於蛋白質等營養素之需求將會越來越多,但海洋資源枯竭問題也越加明顯,為有效維持人們所需要的蛋白質來源,近年來利用天然水面或人造池塭進行計畫生產之水產養殖產業成長非常迅速。人工飼料是集約式養殖所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達,水產養殖動物成長所需之食物量也逐漸增加,而魚粉和魚油為魚飼料中主要成分,這些原料來自於海洋捕撈之小型魚類而得,例如鳳鱭、沙丁魚、鯡魚和鯖魚等,預計到2040年,對魚粉和魚油的需求將超過供應量,影響到人類的糧食安全。
 吳郭魚(Oreochromis niloticus)由於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可存活於高鹽度與溶氧度低的水域中,因此是目前亞洲熱帶地區重點培養的水產種類之一。為了維持吳郭魚養殖所使用飼料的永續性,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研究了使用不同比例的海洋微藻(marine microalga)替代魚粉和魚油的有效性,其中Nannochloropsis oculata能夠提供魚類許多必需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等養分,生產時也不需要與農業競爭淡水和耕地,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經過消化率計算後結果發現,可利用N. oculata取代33%魚粉,可使得吳郭魚的體重增加百分比、飼料轉換比(feed conversion ratio,FCR)、比生長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和蛋白質利用效率(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皆與對照組(魚粉取代率0%)無差異性,並可供給吳郭魚豐富的離胺酸(Lysine)。然而目前生產海洋微藻的成本仍然較高,但微藻生產之副產物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若是可藉由酵素協助副產物分解再用於魚飼料中,則有利於永續性養殖吳郭魚生產。
 此研究團隊早期曾評估另一種海洋微藻Schizochytrium sp.作為吳郭魚飼料的應用潛力,利用其完全取代魚油時,吳郭魚體重增加更多且飼料轉化率更高。未來或許可藉由結合多種海洋微藻作為魚飼料,增進養殖魚業發展的永續性。
 相關研究發表於<Plos One>
資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