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時代演進、運輸發達所賜,世界各地人們的交流與物質交換更趨頻繁,其他動物們也不再僅僅生活在自己的原生地,而有機會隨著人們拓展自己的世界足跡。同樣的在台灣,無論是合法的輸入、偷渡的走私,更或者是沒有被察覺到、意外的帶入,我們也多了許多認識其他非台灣土生土長動物的機會。
只是,在這樣大開眼界、為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實際上,這些外來訪客對台灣環境與社會的影響,要比我們想像中大得許多。例如,牠們很有可能為著生存,去獵捕台灣原生動物以當做食物,或是寄生在原生動物身上、與原生動物雜交等等,而改變了原有的生態運作及群體生活的結構與模式;甚至,導致原生動物的滅絕,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與大自然的平衡,正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最明顯的例子,列舉如下:
外來物種 | 產地 | 影響 |
---|---|---|
福壽螺 | 巴西東南地區、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等 |
|
入侵紅火蟻 | 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及阿根廷境內 |
|
牛蛙 | 北美洲 | 適應與繁殖力強,又天性兇狠,並具有強烈領域性,排擠、甚至攻擊其他蝌蚪、蛙類,已導致台灣原生蛙類減少。 |
琵琶鼠魚 | 南美洲,主要分布 於亞馬遜河主流及支流 | 繁殖性強,過多的琵琶鼠魚將魚蝦賴以維生的藻類等食物嗜食掉,並且威脅了台灣原生魚種的生存空間。 |
多線南蜥 | 南亞與東南亞一帶 | 繁殖性強大,排擠台灣本土石龍子及草蜥等原生蜥蜴, 並有掠食跡象,已造成台灣原生蜥蜴的減少。 |
原本,外來種動物的來訪未必會造成台灣原生動物的減少,因為其活動範圍有限;但人們的不注意,或是有意的棄養,造成外來種動物在開放環境中大量的繁殖,影響了台灣原生動物甚至植物的生存空間,短期內也許人們未必看得出影響,然而長時間下來,往往已無法遏阻外來種動物對於原生種動、植物的傷害。
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不任意棄養或放生外來種動物,也不任意飼養,若已經飼養的,則要妥善照護並不讓其在野外繁殖,而若是在外發現了具有危險性的外來種生物,例如入侵紅火蟻,則要立即告知相關單位,使其做妥善的處置。
無論動物們從何處來,多一分的觀察與注意,都等於是為環境、為生態盡一份愛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